2012年11月22日 星期四

【少年Pi的奇幻漂流】

內在心靈的萬千變化
導演:李安
演員:蘇瑞吉沙瑪

李安新作【少年Pi的奇幻漂流】這兩天上映,身邊許多朋友開始在討論這部電影,想必過陣子網路上點評這部片的文章還會大量出現,畢竟身為華人的國際級大導演,李安新作品本來就萬眾矚目,加上【少年Pi】的型式與內容,在在都提供深探討論的元素,所以相關影評就自行用搜尋引擎,我在這兒想講的是我自己的一點「感覺」。

【少年Pi】初看當下,我的想法不過就是:「喔!小說文字的立體版嘛!」改編自楊馬泰爾Yann Martel的原著小說,老實說,當年是很努力地把小說讀完,我並沒那麼喜歡中譯版的文筆,順著小說拍攝的電影版給我感覺亦是如此;講述了一名印度男孩與孟加拉虎在太平洋上歷時227天的海上漂流故事,不就是「魯賓遜漂流記」翻版,有什麼了不起,採用3D技術拍攝,除了帶來影像的華麗享受外,還提供了什麼呢?我就跟電影裡的那位加拿大作家說的一樣:「我現在沒有想法」!

這份無感的心,直到過了將近一個禮拜,忽地想到電影裡,少年Pi時期第一次看到查理帕克(孟加拉虎的名字),他的父親怒斥Pi,並拿一塊肉給他,讓他看看老虎並不是朋友,牠是兇殘的動物那段畫面,突然腦袋裡似乎有個開關被打開,關於電影觀後感覺龐大地且深刻地湧上心頭,理解李安為什麼在眾多小說裡,會挑這部來改編開拍,而且越思考,越覺得電影竟然比初看時更能感動我。

2009年電影【胡士托風波】,李安告別了他的青春與熱情,【少年Pi的奇幻漂流】就像人生的旅程,在某個時間點,猛然往回張望,回顧一個人成長以來的每個時期。這部被評為幾乎不可能影像化的文學作品,連印度籍導演的奈沙馬蘭M. Night Shyamalan或我很喜歡的艾方索柯朗Alfonso Cuaron、尚皮耶居內Jean-Pierre Jeunet都宣佈放棄,李安仍舊願意接手,甚至自己先拍了一個七十分鐘的試看版(主要是描繪海上漂流的想像畫面),送給電影公司,好拿到導演權,自然表示這故事有他愛到不想放棄的部份。

Pi的發音與圓周率π一樣,是一個無解的數字,也是一個無境的探索;從西方的數學符號,到東方形而上的生死思想,【少年Pi】的原著本來就蘊含宗教、哲學、人文等內在哲思,即使閱讀文字都需進入的時間,況且每個人閱讀想像不同,如何將其轉化成電影語言及影像?說到這,我比較可以理解李安為什麼一定要用3D技術,唯有脫離2D的範疇,3D角度的畫面,才能深刻地達到李安在天、地(海)、人之間的立體辯證,探索人與自然、人與信仰和人與自身的多層面精神力量。特別電影畫面裡那份唯美靜謐,既有中國水墨畫的寧靜美麗,又有3D技術帶來的身臨其境感,如果說【阿凡達】用3D開啟瑰麗宇宙想像,那【少年Pi】則是用3D描繪內在心靈萬千變化。

在美國學電影,拍獨立製片起家,路數傾向通俗電影,但又跟好萊塢保持距離。李安總能在市場和藝術之間取得平衡,也聰明的了解,身為多元文化的融合者,如何建立自己的導演路數。之前寫李安的電影,我總會重覆寫到一句話:「過去的李安是優秀的創作者,他給予觀眾的感動是來自於生活的經驗呼應,但是從【斷背山】及【色戒】,他清楚利用電影語言,故事可以到一個觀眾經驗到達不了的深度及高度,更重要的是他有了自己的顏色。有些電影是拍給當時的人看的,好的電影是拍給以後的人看的,大師作品是拍現在的電影給以後的人看的。」如今【少年Pi】我的感覺亦是如此。

少年Pi來自東方古國的印度,一直在汲汲探求信仰問題,以基督教、印度教、伊斯蘭教為導師,成長在都會與自然的交界處,從動物園裡的動物觀察學到自然界的生存法則,在那形似諾亞方舟的出航,遇到海難洶湧的被迫與老虎在小舟上共處,在孟加拉虎身上悟得與自己相處之道理;舉個我最喜歡的電影片段,就是有幕星空下,理察帕克往水中探望,看到海洋下的各種生物變形,牠也看見Pi的回憶,當鏡頭浮出海平面時,融接的Pi的凝望,這也解釋了Pi與老虎的雙生關係,一如本我id與自我ego。

讀過小說,可以知道李安刪除了哪些段落,或聚焦哪些主題;電影裡依然有著潛藏的父子主題,前文寫說當我想到少年Pi與父親的那場戲,我像是被打開電燈開關般,就在於這趟看似奇幻的漂流,讓男孩成為了男人,也在回憶裡更貼近自己父親(上帝),更帶著自己與上帝/神間關係的隱喻。「上帝」或「神」的存在,其實都存在於我們心中,面對苦難之餘,與自己共處、衝突到和諧的過程,面對恐懼才能活下去。過去科學與宗教之間的衝突歷經千年,在Pi(數學符號)找到信仰之源本就存在心中,「心隨境轉,人生何處不自在」,科學與宗教/理性與感性也找到了共存之道。

小說一再強調,這是一個會讓你聽了相信上帝真的存在的故事,但老實說,我不相信!電影也是如此強調,但是我知道李安用這部電影當成「鑰匙」,打開了人類未來的在理性感性、科學與宗教間的一條路。拋開狹隘的宗教概念,直探人與自然、上帝、信仰的本質,【少年Pi】本來就是個寓言型的故事,這趟漂流旅程其是就是本我、自我、超我的一趟衝突到共處,如何成就完整個體的旅程!

成長本來就是感傷,不斷地累積著學會說「再見」的告別與出發的旅程!當理察帕克頭也不回的往森林走去,跟過去的純真的自己說再見,完成整個儀式過程──【少年Pi的奇幻漂流】是年近六十的李安(1954年生)拍出他對人生的體悟,觀後感究竟是苦澀或是喜悅,就視個人而定;一如被救起的Pi,在醫院講了兩個故事,同樣地船都沉了,倖存者也只有Pi一個人,你相信哪一個?端看你對於你的人生想要抱持著什麼樣的態度吧!!我選擇了我對李安這部【少年Pi的奇幻漂流】的態度了,但我也好奇你的選擇是什麼?!



沒有留言: